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企業再不轉型就被淘汰了
我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期,必須抓住用好這一機遇期,堅持“用”字當頭,平衡和處理好數據產權保護、安全與利用的關系。
一是堅持用足用好各類數據資源、加快發展我國數字經濟的目標導向,應作為各級政府發展數字經濟的基本方針加以明確和堅持。既要重視數據產權保護不力、數據不安全等問題,也要防止有關利益主體借口數據產權和安全問題人為限制數據流通的行為。要抓住主要矛盾,強調數據產權保護和數據安全,是為了用足用好數據,不能本末倒置。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激烈,要有危機感、緊迫感。
政府在推動數據流通和市場化建設上要起帶頭作用。政府部門之間、政府對社會的數據阻隔依然是當前數據流通中的突出問題。建議借鑒部分城市的經驗,統籌協調政府部門數據的權屬、安全和流通,加快解決政務數據部門化、部門數據利益化的問題,把大量長期沉睡的政務數據解放出來。對企業投入資源收集加工挖掘的數據增值權益要依法確認和保護,同時要防范和糾正某些平臺企業利用市場壟斷地位限制具有公共屬性數據流通的行為,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分享數據的權利和機會平等。
二是在數據產權保護和安全上守住底線、放活渠道,注重運用隱私計算等新技術解決數據利用和安全的兩難問題。在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有些運行規律還看不清楚,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可對已有實踐中看得準、有共識的環節,重點是個人和機構隱私、國家安全等方面,列出不能流通或交易的負面清單,守住數據產權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底線。在此基礎上,可以膽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放開放活各類數據流通渠道。
隱私計算是指在保護數據本身不對外泄露前提下實現數據分析計算的技術,包括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可信計算等技術,具有“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與信息適度分離”的特點,是很有潛力的平衡數據安全和利用新途徑。對隱私計算在解決安全和利用兩難問題上的作用應高度重視。這類技術目前還處在起步成長期,政府機構應帶頭應用,取得經驗后向更多領域推廣。
三是在數字治理與管理機制上鼓勵地方和企業積極探索。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總體上仍處于拓展上升階段,在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基礎上,對數據流通和利用的市場組織形式、監管模式與法律制度,要留出較大的試錯演化空間。對數據流動的管理監管不宜“一刀切”,可在若干城市開展試點,允許不同模式的探索與比較,比如現有的地方法規或政策中,有的側重于數據生產者權益保護,有的側重于政府數據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各有理由和特點,可以在實踐中看一看再作評判。同時應積極參與國際數字治理進程,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數字治理和管理模式。